活死人之夜1968

恐怖片美国1968

主演:杜安·琼斯,朱迪丝·奥迪娅,卡尔·哈德曼,Marilyn Eastman,基思·韦恩,Judith Ridley,凯拉·舍恩

导演:乔治·A·罗梅罗

播放地址

 剧照

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1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2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3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4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5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6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13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14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15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16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17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18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19活死人之夜196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08:47

详细剧情

  在一场意外中,芭芭拉(朱迪思·欧迪 Judith O'Dea 饰)和哥哥遭到了丧尸的袭击,这些活死人个性凶残样貌可怖,在它们的脑袋里,只装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吃”。受伤的哥哥不幸感染了病毒成为了丧尸中的一员,悲痛和恐惧之中,芭芭拉逃进了一间民宅内,在那里,她遇见了同样在此躲避丧尸的本(杜安·琼斯 Duane Jones 饰)。  藏在这间屋子里的并不止芭芭拉和本两人,汤姆(Keith Wayne 饰)、朱迪(Judith Ridley 饰)、哈里(Karl Hardman 饰)和海伦(Kyra Schon 饰)等人纷纷加入了避难的队伍,面对屋外越来越多的丧尸,众人知道,如果不能主动出击,那么只有死路一条。搜集仅有的武器,封锁门窗,在这一危急时刻,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战斗着。

 长篇影评

 1 ) 真正恐怖的,永远是活着的人。

五分满分,推荐指数:💀💀💀💀💀 关键词:丧尸,局限空间,逃生,经典,人性,隐喻 剧情很简单,一群人在丧尸袭击之际躲进了一间民宅,钉紧门窗防御,拿起武器,试图尸群中逃生。George A. Romero丧尸三部曲的开端,也是所有丧尸电影的始祖,这部电影的设定和剧情直到至今还在影响和启发着各种丧尸类电影。虽说是丧尸电影但它的看点却不局限在血腥,特效,凶残方面。配乐和光影就已经能达到一个让人一惊一乍的境界,黑白电影的魅力显现得淋漓尽致,就像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落在一张苍白面孔的树叶影子一样让人感到惊悚害怕。重点是在这末日,幽闭空间里的人性所在。屋外死人哀嚎着要吃脑子,屋内活人却在乱斗。George A. Romero真的是一个杰出而超前的脑袋,早已经将人性摸透,又有能够借助丧尸将此表达出来的超能力。本片结局虽然在我们现代人眼里已经司空见惯,但放在当时这个扭转肯定是一个极大的震撼,简直是有无数丧尸电影都沿用了这个结局。在疫情当下看这部电影真的百感交集。活死人三部曲提醒着我们:真正恐怖的,永远是活着的人。

 2 ) 生或者死,是最大的政治

韩松落

        “死者憎恨生者”是恐怖片的一个重要母题,有个恐怖片 ,名字就叫《死者憎恨生者》。在这一类的电影中,憎恨的根源是嫉妒,我们一厢情愿地以为,死去的人万分嫉妒活人明亮丰富的生活,采取各种方式夺取活人生存的资格。除了“嫉妒”,这“夺取”还有近一些的、功利一些的缘由,有的是因为死者需要吞吃生者的躯体血液,以便维持他们的生存,有的是想要夺取一个鲜活的身体,以便借体还魂,而大部分的“夺取”是没有原因的,死者大批量地夺取生者的生命,仅仅是因为,死者对生者所拥有的“明亮的碗”“瓶子里红色白色的花朵”(史蒂文森诗句)感到嫉妒,为自己不能再度拥有这一切感到愤恨不已。
        乔治·罗麦洛1968年拍摄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不是唯一一出以死者的嫉妒为题材的电影,却是能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出,小镇子上的死尸因为意外的射线纷纷复活,爬出坟墓,向活人发起进攻,要不了多久,侥幸生存的人,就只剩下了几个弱女子,加上一个黑人。这里面的隐喻不言而明,麦卡锡倒了台,未必不会又出现一个“稻卡锡”,《正午》时代孤独的英雄,逐渐换成更加无助的弱者,面对的是正在变成僵尸的所有人。《活死人之夜》始终看得我哈哈大笑,大概是因为那里面的僵尸看起来又愚蠢又笨拙,我立刻想起我的“领导上”。
       其实,大量的以死者的嫉妒为因由的恐怖电影,隐藏着的是我们的“贪生”,尽管我们对生活有着种种抱怨,甚至认为活着的时时刻刻都只是“苦熬”,但是,毕竟生可知而死不可知,一切能够被牢牢抓住的,哪怕是痛苦,琐碎的难堪,都比不可知的更值得颂扬。所以,经济萧条的时候,歌舞片、喜剧片和恐怖片就会大行其道,它们一类强调的是生的乐趣,加固人们活下去的信念,一类在不遗余力地强调死的恐怖,并声明世界上还有比生存的艰难更加难堪的事情,以提高人们的恐怖阈值。但是死者的世界是不是真有那么阴森,还值得商榷,我的朋友宋晖说:“如果死人会写戏,也许会写一出活人怎么抢占他们墓地的电影”。死者的世界里也许有我们所未知的乐趣,他们或许有他们的幸福体系,也许,在他们那里,腐烂是他们的绚烂,蛆虫是他们的惊喜,惨厉的嚎叫是他们的天籁。而我们居然无视他们的快悦,不能体察他们的幸福和沉迷,或许才是他们嫉恨的根源。
        《活死人之夜》这一类电影中的隐喻还可以继续推广下去,“死者”和“生者”的身份完全可以在现实的世界里找到相应的对调和替代,例如穷人和富人,愚蠢的压迫者和生命力顽强的被压迫者,最后的贵族和粗俗的新生权贵,甚至人生趣味站在不同立场的人们,而现实中的一切争斗无不起源于这些不同和不平等。所以,谁说恐怖片里就没有政治,恐怖片就是政治片,生或者死是最大的政治。




        

 3 ) 个人觉得最搞笑的一个地方

大家还记得因为汽车爆炸被烤熟的情侣吧?按照现在丧尸片的套路,应该是两个丧尸堵在门口吃,其他丧尸被堵在外面。结果他们就跟吃自助餐似得,一个丧尸拿一块然后就走开蹲在一边吃,就差排队了。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去东京帝国酒店吃过自助餐。

来一来看一看啊!烤人肉自助免费了啊!活死人不用排队啊!

 4 ) 人性感悟

看了【活死人之夜】我不是害怕,但是我心里非常难受……死尸由于被辐射,而“活”起来并开始吃人,一个弟弟被僵尸吃掉的美女,一个机智的黑人,一对情侣,一对夫妻带着一个被僵尸咬过的孩子躲在一个空旷的房子里,周围全是僵尸,他们在奋力抵抗。。

美女看见弟弟死掉,难以接受现实,疯掉。。最后变成僵尸的弟弟冲进来抓住她,吃掉了姐姐;
这对情侣人很好,女孩总是用灿烂的微笑鼓励男孩子,他们冲出去试图给卡车装油来救大家时,意外发生,车子爆炸了,僵尸们扯出他们的尸体分食掉了;
那对夫妻,男的很自私,在这种危险下,只顾自己活着,意图杀害同伴,最后在和那个黑人扭打中,被黑人开枪打伤,却被变成僵尸的女儿咬死吃掉;女人很好,一心照顾昏迷的女儿,结果女儿醒来变成僵尸,用利刃一刀一刀的杀死。
那个黑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总算自保到天亮,救护的警长来了,当双方都小心翼翼对峙时,警长把他误认为僵尸,一枪击中双眼间,死掉。。

这是有点像闪灵那样的幽闭恐怖。这部经典并不是经典在一会儿一个音效的吓唬你,也不是弄些白皮肤长头发翻白眼口吐鲜血的女鬼唬人,尽管有一些比如僵尸分食人肉的场景,肠子扯的到处都是,还有肝脏,肢体什么的,以及一些血腥镜头,黑白片上怎么看都没那么恐怖,对于看过很多恐怖片的我来说,这一点点根本吓不到我,连心跳都不会变的,然而震撼的不是他的恐怖,而是大难临头下的人性。

女人看见弟弟的喜悦却在一瞬间崩塌,相见不相识;那对情侣是一湾清流,男孩总问女孩:“为什么你还可以这样微笑”,其实一个微笑就是他的力量,女孩有机会在屋子里,但她选择和男孩共同冒险,我以为他们能活下来,是的,在大火中永生。那对自私的夫妇其实也无可厚非,危难之下各自飞很正常的,可夫妇俩都死在宝贝女儿恐怖的面容之下,这比什么报复都惨烈了,这也是代价。我看得最绝望的时候就是最后的高潮,按照以往逻辑,应该有人活着,有人死掉,但是最后居然这唯一的生还者死在人的枪下,这是多讽刺的意义!僵尸是人变得,却吃人,六亲不认,而活着的人同样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天~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社会就是个人吃人的年代!

这部电影很老了,但是拍的依然通用。。。这就是人性,本性难移……

 5 ) 别因为黑白片,就错过这部精彩的恐怖电影

一说到黑白片,可能很多人想都不想就放弃观看,但黑白片实在是有很多经典电影的。如果通过对比,有时候还会觉得黑白片也就仅仅输在视觉体验罢了,故事、演员等则有更多亮点,《活死人之夜》就是这样的电影。

(一)、精彩的剧情

说回故事剧情,其实主线还是比较简单的。整个故事聚焦在一个夜晚,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内塞入了丰富的次情节,剧情密度还是不错的。起初故事以芭芭拉视角直击现场,展现了活死人的恐怖;接着,又通过黑人本和收音机,将活死人的影响扩大;就在我以为故事会围绕两人的逃亡展开时,地下室又冒出一对情侣和库柏一家三口,且各自引申出次情节,同时库柏和黑人本的权力斗争使得这场生存困境内忧外患。最后,没有一人幸存。

关于活死人的来历,该交代的信息一点点抖出来,非常从容。通过一层层的展示,我们很容易就明白活死人是一种怎样的怪物,有着哪些威胁。而这外患说完,影片又立刻引入内忧,将矛盾冲突升级,并在高潮位置交代了诸人的下场。这使得故事的剧情设计很精简,但又很完整,不失深度。其中,次情节的设计真是很巧妙,家庭有家庭的矛盾、兄妹有兄妹的矛盾、情侣也有情侣的矛盾,都非常真实,也给影片带来了丰富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也表现在悬念上。一开始的悬念是,活死人是什么?为什么要攻击他人?紧接着这个悬念解答完毕后,又引入他们能否逃出生天?谁会死谁会活?

普通的怪物逃亡故事,其悬念也就到这里,之后就是各种逃亡罢了。但《活死人之夜》还加入了“谁是对的?”这个悬念,这就很精妙了。

面对丧尸围屋的困境,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见解,究竟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是在楼上与丧尸战斗,还是躲在地下室图安逸?一个个计划提出来后,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又成了新的悬念。一个接一个的悬念,让《活死人之夜》紧紧的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可以说非常精彩。

更精彩的是最后的反讽结局。在“谁是对的”这件事情上,胆小鬼库柏认为应该躲在地下室里等丧尸们离开,待在楼上会被一群丧尸从窗户冲进来,防都防不住;而黑人本强烈反对。然而,最后黑人本却是凭借库柏的策略上熬过了夜晚。库柏终于证明自己是对的,但他却死了,在楼上就被黑人本杀了。此外,爱女儿的库柏被丧尸女儿吃了,母亲被女儿捅死,芭芭拉被兄长强尼抓走,黑人本被误认为是丧尸而遭到枪杀,这几个人物的结局都颇为讽刺。整个影片的故事节奏非常好,张弛有度,虽然画面黑白有些可惜,但观影体验一流。

(二)、精彩的肢体语言

我之前在《故事》中看到一个观点,即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当以视觉先行,台词反而是次要的。虽然书中提到的例子能够理解,但始终没有太深刻的印象,直到看了《活死人之夜》。

影片中有一段比较长的画面都是没有台词的,仅仅靠女演员的肢体动作和一些背景音乐,就将激烈的场面、剧情的推进、人物的心理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段独白在芭芭拉逃亡、躲在屋内时都有非常精彩的展现。以屋内的心理挣扎为例——

1、芭芭拉刚锁上门却依旧没有安全感,在屋内快速的移动张望;

2、她从抽屉里摸出一把水果刀捂在胸前,紧张兮兮的在屋内巡逻;

3、突然,她看到屋外给她带来巨大惊吓的活死人,她猛地拉上窗帘,通过掩耳盗铃的方式给自己安全感;

4、然后她发现了电话,一边拨打电话一边还警惕的观望四周,发现电话不能用她还快速的反复按,挣扎着企图抓住一丝希望;

5、在接受了电话不能用的事实后,她冲出房间又折回来,把忘了的水果刀带上,这精妙的表现了她的慌张;

6、当她发现周围还有其他活死人的时候,她慌不择路,却在二楼发现了被啃食的尸体,巨大的冲击使得她都忘记屋外的危险,直接冲出门外,这一刻能感受到芭芭拉对屋里屋外都彻底失去了安全感。

诸多动作,没有一句台词,但任何人都能直观的感受到芭芭拉的恐惧。对比一下,如果芭芭拉一边尖叫一边大喊“救命啊”,躲到屋内就是窝在角落里哭,那根本就没有《活死人之夜》的这种恐惧强烈,人物也会演得没有灵魂,是剧本让她恐惧,而不是她真的恐惧。

没有根植于人物内心的演戏,只会让人觉得出戏,再多的台词也会让人感觉剧情空洞,对话苍白无力。相比之下,肢体语言能传达出非常多的信息,一目了然,比台词更有力度。在《活死人之夜》中,演员的表现相当精彩,值得反复琢磨人物的心理。

结语

如果因为黑白片而放弃观看《活死人之夜》,那真的是非常可惜。《故事》曾经说到过这么一个现象——每隔一段时间,技术创新就会孵化出一批故事手法低劣的影片。

现在很多电影都有惊艳的特效,加上3D效果,足以赚足眼球,甚至很多人说一些电影凭特效就能值回票价。但站在我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这始终是舍本逐末。我拿出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的盯着屏幕,可不是要看一些过眼即忘的炫酷画面,而是希望能看到一个触动内心的故事。有时候,回顾一些老电影,反倒更让人心满意足。

------------

公众号:伏龟影评。欢迎关注。

 6 ) 活死人之夜

 短评

#siff21#本片让我最大的收获是,生化灾难片结尾的黑色幽默原来是伴随该类型片的祖师爷——本片诞生的,某些片子为啥还能以这种老到掉牙的桥段自信……顺便一说,危机中男人煽惊慌失措的女人一巴掌这段把全场看笑看鼓掌了,也算是当下观众对该桥段在日后被程序化的反馈了。

2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还行

四星半,惊悚背后是人性,人性背后是政治,政治背后是社会结构,这样的层次性远远超出了封闭空间的格局,青年死于情人(的失误),母亲死于女儿,妹妹死于哥哥,加之结尾的反转,这样的讽刺也绝非一般B级片的取向,之所以说往后的僵尸片大多走偏了路,是因为越来越迷恋僵尸形象的逼真和感官刺激,而放弃了刻画人物和情节本身的寓言性。

6分钟前
  • 🌵🌵
  • 推荐

因为金星探测器的爆炸导致的辐射,给人类造成基因变异,这便是《活死人之夜》中僵尸的由来。与其说是恐怖片,不如说是建立在科幻基础上的现实主义电影。最初的新闻反应是把它理解为一场‘集体妄想病’,是女主角的‘兄弟’而非恋人被僵尸杀死,这暗含了罗曼司的逻辑,为男主对其的情愫作了铺垫,不至于使这种感情违反伦理。而两个男人关于地下室和地上防卫策略的差异,暗含了美国文明的选择:外向性、接受更多的信息、通过收音机、电视机等媒介获得联系、主动出击等。丧尸的动作其实是人类的原始状态:肉欲,食人,生吃的癖好,怕光,群体行动,手臂处于被解放的初期,四肢还不够灵活,夜间行动,没有审美感觉……

9分钟前
  • 彼得潘耶夫斯基
  • 力荐

评价此类片子的确应该剔除时代局限造成的技术局限

13分钟前
  • RIC
  • 力荐

墓地捉迷藏,情侣BBQ,千手破门会兄台,铁铲小儿劈老母,68年的黑人能否活到最后?They're coming to get you Barbara~原来最早的丧尸设定是保留一定智商会开门会用工具的啊

1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女豬腳是弱智,男豬腳是話癆。

19分钟前
  • 嘉多利沒有花
  • 推荐

丧尸片鼻祖。黑白片,古典的惊悚的配乐,以及人性的考验。讽刺的是黑人最后的结局。从此后,一种超常理力量、除脑死亡之外其他伤害无效、移动缓慢但后来也有异常迅捷的、拥有吃肉本能且咬合力惊人、全身腐烂、散发恶臭、被咬就会被感染的生物怪物在西方大银幕上长久不衰。8.0

2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虽然后面的剪辑不太连贯,但前面无台词的追逐戏让我一窥黑白默片的无穷魅力;结尾的处理放在当时算是很厉害的

22分钟前
  • RYZ
  • 还行

祖师爷僵尸片名不虚传的精彩,可怕的非僵尸而是人性,吃人肉变伦理杀;人物逐渐增加再渐次被灭呈“纺锤形”;幻想题材做出了真实质感,《僵尸肖恩》借故事架构是现代戏仿;黑白影调更显风格,内外交患隐喻时代,结尾讽刺实在是高!想起斯蒂芬·金说好故事是埋在地下的化石骨架,创作者只是将其完好挖掘

23分钟前
  • 穿山
  • 力荐

超乎期待的精彩。镜头语言太动感,摄影不精细但很有力,简直当代巴洛克;各种猛切、猛推特写,打光下手狠,强烈光影对比加深人物轮廓,大量失焦与dutch angle共同打造失衡的恐慌气氛。马丁路德金遇刺那年,出品了这部黑人作为绝对正义主角的好莱坞B级片,但女性在其中仍维持失语与弱者形象,平权运动还远在路上……结局简直了,讽刺性极强。4875

25分钟前
  • 阿茶
  • 推荐

男主给了傻逼女主一巴掌 全场鼓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SIFF第24场

30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上影节午夜单元纪录,不得不承认罗梅罗在丧尸片领域的开拓性,借用丧尸危机折射冷战阴影,结尾的突然一枪更是让故事带有了一种悲剧式宿命感。黑白色调,声画摄影出色,时代所限,演员的表演和场面调度有明显的舞台感,女演员的表演在今天看来引人发笑,中段太过于依赖对话叙事比较拖沓,整体尚可一观

34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确实是鼻祖级别的电影,不管是人物设置还是故事走向都是开拓级的。而且罗梅罗说现在的丧尸片都跑偏了确实有道理,当初那种隐喻多多恐怖倒是其次的做法现在已难见到,取而代之的反而是视觉刺激。结尾很酷啊。👌CC 4K 修复版

3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虽然是越战片,也在影射马丁路德金的刺杀,还是觉得很无聊阿。。

38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僵尸片看大,丧尸剧在追,肯定是不会被吓到了,不过作为僵尸鼻祖能同时做到极具讽刺意味,男主看似英明无比的决策却导致灭团,最后靠着“猥琐懦弱”的男配策略躲过一夜,最后一枪更是反类型至极。不过有些设计现在看起来假的可笑,音效略不同步。

41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今年上影的第一个22:45午夜惊奇场献给这部丧尸片鼻祖。时代错置感(原先的恐惧→如今的喜感)强烈,女性角色书写潦草,全场哄笑不断。主题一方面同《迷雾》,未知与意外永远发生在人的生命中,无处可逃;一方面又还在讲政治环境,在同时代的科幻/恐怖片里已形成这类表达套路了。

4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作为开创僵尸系列的鼻祖,首部的僵尸背景和挖掘尚处于模糊状态,着力点在于社会隐喻和人性刻画并极其成功。确实很像黑片儿在恐怖类型中的变种,低调打光,大面积不规则阴影,倾斜镜头,焦虑不安气氛,以及黑到底的结尾。很可惜,这是唯一一部黑白的活死人,彩色则注定了此系列必将走向迷恋血浆的不归路

49分钟前
  • 喷子
  • 力荐

#siff21#最后一部留给这部祖师爷级别的zombie电影。在全场笑声连连下,与左右邻座二位有缘人淡定的看完全片。在观影途中的多重错位感,没看到芭芭拉变僵尸有点无聊。最后救援队那枪,不俗反响。

51分钟前
  • Menmin
  • 还行

不愧是僵尸片的鼻祖,拍的不错,之后的僵尸片几乎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拍的,不过如此看来,《行尸走肉》确实是增加了很多细节的,可谓是僵尸片中的大片,而且情节也不乏人文关怀,嗯,从此片的结局来看,僵尸片中的人文精神,大概就是从此片开始的吧

54分钟前
  • 卡里加里博士
  • 力荐

丧尸片鼻祖,第一个吃螃蟹的都是勇士。尽管现在看来没有特别吓人,片中所用的恐怖手法也是最简单的夸张的表演与大量音乐的铺垫,但当时触碰这种前无古人的题材也是需要胆识和前瞻的目光。罗梅罗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就是其存在最大的意义。

55分钟前
  • 外苏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